發布時間:2023-03-16 信息來源: 瀏覽次數:2492
“幼兒園入園年齡低齡化,有助于母親在生育后返崗,減少因生育造成的職業中斷現象。”3月11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表示。
幼兒園規定兒童滿3歲才能入園,某種程度上制約年輕女性就業,限制個人能力的發揮,建議出臺相關評估標準,在孩子基本自理的情況之下,2歲或2歲半入園。“建議幼兒園入園年齡低齡化”,全國政協委員陳小艷在“兩會”中的提案,引發熱議。
3月8日,智聯招聘在《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九成女性遭遇過職場不公,接近職場男性的兩倍;六成女性在求職中被問婚育,遠高于男性的21.5%。
《報告》顯示,50.2%的女性希望事業與家庭兼顧,21.5%的女性希望有更多精力投身事業。
宋健認為,免除嬰幼兒托育的后顧之憂,一要盡量托育一體化;二要滿足家庭需求,提供足量、優質的普惠托育機構。
托育一體化背后,是新生兒減少的嚴峻現狀:2022年中國新生兒跌破千萬,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適齡幼兒減少,成為“幼兒園關停潮”原因之一。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可增加托育供給。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幼兒園在園幼兒數達到4805.2萬人,學前教育基本普及。2019-2021年新生兒分別為1465萬、1200萬、1062萬人,幼兒總量為3727萬人,將出現1078.2萬個剩余學位。
3月11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要處理“多出來”的學位,發展托幼一體化普惠托、招收2-3歲幼兒是多贏之舉。
根據2022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養老托育服務業紓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目前國內0-3歲嬰幼兒約4000萬,據調查城市中超過1/3的家庭有較強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供給僅5.5%左右。”
根據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報告,北京千人口托位數1.33個,托位使用率35.4%。距離“十四五”規劃提出的2025年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目標還有7-8萬個缺口。
托幼一體化正成為中國學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私立幼兒園已經開始招收0-6歲全年齡段學前兒童。
但目前托幼一體化還面臨職責管理的困境。
宋健指出,3歲以下嬰幼兒的相關管理職責在衛健委,而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體系職責在教育部,需加強兩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或將其歸口到同一部門,方便提供管理服務。
費用也是目前托育困境的重要卡點。
近日,兩位北京已婚上班族女性告訴記者,確有托育需求,但托育費用過于高昂,無法承擔。2月底,記者在海淀和朝陽走訪的兩家托育機構費用均在7000元/生/月左右。
《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指出,超五成女性希望企業和社會分擔生育負擔,遠高于男性的36.4%。
3月11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托育保育難,主要在于投入不夠、財政經費短缺。辦托幼機構的成本和開銷遠高于幼兒園。”
熊丙奇也建議,發展普惠托育須將幼兒園招收的2-3歲幼兒納入財政預算,給予生均撥款支持。還須加強托育師資建設,提高幼師待遇。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總數超過350萬人,生師比從2011年的26:1下降到2021年的15:1,基本達到了“兩教一保”的配備標準。
3月11日,湖南省一位公辦園編制幼師告訴記者,扣除五險一金后,每月工資為3700元。另一位貴州公辦園的幼兒園臨聘教師則表示,扣除三險一金后,每月工資到手僅2000余元,該校過半老師為臨聘教師,師資缺口大。
政策端也在逐步發力普惠托育。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研究推動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
2022年9月,《北京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在滿足3-6歲幼兒入園的基礎上,利用空余學位開設托班招收2-3歲幼兒。
對幼兒園入園年齡低齡化的建議,儲朝暉則表達了他的謹慎:“用低齡入園解決幼兒園生源不足的問題,可能會造成與幼兒園‘小學化’相類似的‘托幼幼兒園化’的遺留問題,此類建議須經專業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