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10 信息來源: 瀏覽次數:1769
今天,鄭州愛嬰幼師學校向您分享的知識是:幼師如何有效指導家長進行親子閱讀。
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和不斷推進,當前幼兒教育的重點目標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近年來,家長和教師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它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增強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本文從開展親子閱讀的意義與現狀入手,總結了家長開展親子閱讀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幼兒園教師指導家長進行親子閱讀的有效方法。
一、有效開展親子閱讀的意義
1、有利于加強親子互動,促進情感交流
親子閱讀是一種能夠促進家長和幼兒交流、增進彼此情感的良好方式。在親子閱讀中,家長能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態和個人發展情況,通過語言和肢體的互動交流,提高幼兒對自身的親近感與信賴感,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這有利于培養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有利于培養幼兒興趣,促進思維發展
3~6歲是培養幼兒興趣和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親子閱讀有利于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幼兒的閱讀動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有利于提高幼兒認知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幼兒獲取信息的來源是有限的,但書本里的內容包羅萬象。家長和教師有效開展親子閱讀,能夠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提高幼兒認知能力的效果。
二、家長開展親子閱讀存在的問題
1、家長與幼兒缺乏有效互動
在進行親子閱讀時,幼兒的注意力時常會被其他事物吸引,無法繼續專心閱讀。部分家長在開展親子閱讀時往往唱“獨角戲”,即家長念、幼兒聽,幼兒的參與感較低。部分家長喜歡進行封閉式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幼兒可能并未理解問題的真正含義,但會下意識地回答“是”“對”“好”,這會導致幼兒逐漸喪失閱讀興趣。
2、沒有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家長要盡量為幼兒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如果家庭充滿著電視聲或討論的聲音,會影響幼兒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家長應與幼兒達成親子閱讀的共識,即約定好閱讀時間、安排好閱讀任務,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這能夠給予家長和幼兒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利于親子閱讀活動的深度開展。
3、親子閱讀觀念存在差異
部分家長對于親子觀念的認識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家長非常支持親子閱讀的開展,他們認為親子閱讀活動能夠有效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幼兒發展;有的家長認為教學活動應當在幼兒園完成,家長無須參與其中;還有的家長則屬于“別人做,我就做”的隨大流型,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家長具有明顯的、差異化的個人觀念和意識形態,對親子閱讀的推進也造成了阻礙。
三、幼兒園教師指導家長進行親子閱讀的有效方法
1、讓家長正確認識親子閱讀
教師要幫助家長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推動親子閱讀在家庭中的實踐。有的家長對于教育不夠重視,從未開展過親子閱讀活動;有的家長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未能及時、有效地解答孩子在互動、交流中提出的問題。
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定期舉辦線上或線下的培訓和交流會,一是讓家長樹立良好的意識,為其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是進一步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和具體情況,以便調整課程進度;
三是為家長提供進行彼此交流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與家長開展一對一的對話,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為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進而為幼兒制訂獨特的、全面的閱讀計劃。
同時,幼兒園還可以舉辦教師交流會,組織教師分享班級中的特殊情況或成功的案例,加強彼此間的交流,促使幼兒獲得進步,從而提高親子閱讀活動的教育效果。
2、鼓勵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不同的幼兒具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喜歡幼兒園中閱讀角的環境,有的幼兒喜歡色彩豐富的環境,有的幼兒喜歡舒適溫馨的環境。家長要根據幼兒的喜好和性格,為其創設專門的閱讀環境,如閱讀角、小書屋、閱讀臺等,定期增加書籍、更換裝飾。家長可讓幼兒一起參與布置閱讀角、挑選書本,提高幼兒的參與感,以激發幼兒的興趣。
除此之外,家長要與幼兒共同設定閱讀角的規則,比如閱讀的時長、閱讀內容的選擇等。在親子閱讀的整個環節中,家長也要遵守約定,盡快處理完自己的事情,與幼兒一同進入閱讀狀態。同時,由于幼兒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在嘈雜的環境下無法專心閱讀,家長應保證幼兒閱讀時處于相對安靜的外部環境。
3、幫助家長選擇閱讀教材
親子閱讀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幼兒,家長和教師應當遵循幼兒的心理特點,選擇處于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容生動有趣且豐富的閱讀教材,而不是強求幼兒閱讀無法消化的內容。幼兒無法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他們可能會一會兒翻一翻這本書、一會兒看一看那本書。
家長不必強行要求幼兒一直看同一本書,否則會降低幼兒對閱讀的好奇心和興趣。但同時,家長也不能任由幼兒發展,家長可在幼兒無頭緒時適當介入并進行引導,幫助幼兒挑選書籍,使幼兒體驗閱讀的樂趣。當幼兒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家長要及時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問題、提升閱讀能力。
4、為家長提供多種開展方式
親子閱讀與幼兒自主閱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夠加強家長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它的開展方式有觀察法、誦讀法、情景表演法等。比如,繪本故事《老鼠娶親》具有故事性和戲劇性,如果家長僅僅通過單純的故事講述或引導幼兒觀看插圖,無法生動形象地展現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對此,家長可以選擇情景演繹的方法,利用其他道具,將閱讀活動轉化為表演活動的一部分,讓幼兒親身參與表演活動,從而加深幼兒對于繪本內容的理解,增添閱讀活動的樂趣,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5、幼兒和家長共同分享閱讀成果
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定期舉辦“閱讀共享”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上臺展示、分享近期閱讀的內容。除此之外,家長可以在分享活動中提出自己與幼兒在閱讀時碰到的問題,與其他家長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傾聽教師的參考意見。教師可以記錄每一次“閱讀共享”活動的內容,并將其分享在班級群中。這不僅能充分展現家長帶領幼兒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風貌,也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現實案例,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總的來說,親子閱讀是家園共育的一項重要環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加深了對親子閱讀的重視程度,并愿意參與到親子閱讀活動中,但他們在具體的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幼兒教師應及時給予家長指導和幫助,引導家長積極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促使幼兒獲得良好的發展。
上一篇
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