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05 信息來源: 瀏覽次數:1737
今天,鄭州愛嬰幼師學校向您分享的知識是:如何防止及消除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疲憊現象。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在人們交往中起重要的作用,語言教育是專門的語言活動,同時語言也是早期教育的基石。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幼兒抓起。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社會身份往往可以從他說話用詞、語調口氣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到“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體會到: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單純的集體的語言教學活動是遠遠不能滿足幼兒語言發展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幼兒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
那怎樣抓住適當的時機創設良好的環境,進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相信,只要做個有心人,適時的引導幼兒,抓住有利時機,幼兒的語言及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得到健康地發展。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發現幼兒語言中的積極面,激發語言表達欲望。
有時,成人的一些不良的語言行為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當一個孩子的負影響增多時,教師千萬要注意孩子的變化,積極引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向積極的一面發展。孩子語言的發展是建立在他們對語言的理解上,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并以信任、理解、接受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增長,同時也更能把握好孩子的語言興趣,促使其語言的發展和豐富。
2、增加幼兒自由活動時間,鼓勵幼兒自由交流。
愛說,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在活動中要增強幼兒的意愿活動,每天都給孩子一點聊天的時間,讓幼兒與幼兒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閑談中促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語表現是非常有趣而豐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擾下,他們有著自己的言語交往方式。
例如:有三、五個孩子在教室的一角竊竊私語。看到我走進,她們立即停止交談,而當我視而不見地走過,她們又興奮的交談起來。原來,她們在玩“老師與學生”的游戲,漪漪在當老師,其余幾個小朋友當學生。瞧,老師和學生正在“上課”呢!只聽到老師說:“一二三。”學生齊聲道:“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師”……從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語言表現本身是無好壞之分的,教師應看到、聽到她們的語言表現。她們是否樂意用語言與他人交往,是否會用語言去解決問題等等,而不是單純地以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給予評價。
3、把握幼兒的語言興趣,提高講述語言的積極性。
在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好孩子們的語言興趣,并給孩子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氛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當成人與幼兒就某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時,不僅能引起幼兒對說的愿望,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的表達能力。
所以,和幼兒交談的質與量是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的因素。在豐富發展孩子的語言時,也應注意教師的日常積累,只有教師成為生活的欣賞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興趣。才能發揮巧思、捕捉孩子們喜歡的話題,加以引導與豐富。
二、在主題活動教育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讓幼兒成為創設主題環境的主人,是他們“想說”。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極作用于外界而獲得的。讓幼兒參與主題環境的創設,可以使幼兒更加理解環境的內容,更加喜歡與環境交流,孩子在這種環境中總能產生“想說”的欲望。
因此,在主題環境的布置中應特別注重讓孩子動手參與。只有當孩子們充分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后,就會自然地產生一種想說的愿望,一些平時不喜歡當眾說話的孩子,也會主動地向大家講述自己作品。
2、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使幼兒“敢說”。
在開展主題活動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為幼兒創設一種“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的平等,寬松的語言交流氛圍,使孩子們敢想、敢說、敢問。活動中,充分地認識到幼兒的認知局限性和個體差異性,更多地鼓勵他們提問,關注他們的交流,幫助他們參與問題的討論,無論是幼兒同伴間的討論還是與教師的交流,教師都有以同伴的身份出現,給予肯定或幫助。
不管是哪一類幼兒,不管他們的問題有沒有價值,也不管他講得完不完整,對不對,老師都應力爭做到不輕易去打斷,否定幼兒的提問或談話,盡可能讓每名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在這種寬松的語言環境氛圍中,孩子們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問、敢說”,這樣的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激發興趣、提供機會,使幼兒“喜歡說”。在主題活動教育中,只要孩子們能說的就應該讓孩子有機會去說,讓他們擁有充分表達的機會,這樣孩子說的欲望就會越來越強烈。達到他們“喜歡說”的效果。
首先讓幼兒充分討論,講述自己所知道的、了解的知識,這時,教師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加以引導,鼓勵支持幼兒通過多種渠道去尋找答案。幼兒在尋找答案過程中,產生了成就感,這時孩子的興趣濃厚了,積極參與的愿望高了,孩子們就能大膽地進行交流,也就充分滿足了他們說的欲望。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以上幾方面都極容易被我們所了解、所掌握的。除此之外,還可以:
1、在組織觀察和游覽中注重幼兒詞匯的掌握.社會和大自然是幼兒學習語言、豐富詞匯的活教材。所以利用戶外大自然引導幼兒講述,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效果遠勝于課堂上利用圖片等引導幼兒講述。當大自然展現在幼兒眼前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這時教師引導幼兒說完整的描述語句,也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教師與幼兒的無意識談話中,教師只要通過簡單的誘導,也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在游戲活動中注重豐富幼兒的詞匯。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說一說的氣氛中,也有助于語言的發展。
只要你留心了,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空間無所不在。當然,教師的語言素質對幼兒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注重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促進自身語言綜合的素養,才能有效地培養祖國的下一代。
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您學會了嗎?如果您喜歡幼師行業,想學更多幼師技能的話,鄭州愛嬰幼師學校歡迎您隨時前來咨詢哦!